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丰富的想象和鲜活的现实的生动结合。非洲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非洲黑人民间故事是非洲黑人世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学遗产,是世界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黑人民间故事是南非前总统尼尔森·曼德拉、德文作家卡夫卡等许多世界名人推荐的阅读宝库,为非洲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源泉,塑造着非洲黑人民族的文化形象。
著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保罗·拉丁(1883—1959)编写的《非洲民间故事与雕刻》(African Folktales & Sculpture ,1952)是介绍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该书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豪萨、班图、阿散蒂、布须曼、祖鲁等民族)的80个口述经典。这些故事既有神话故事,亦有流传在非洲民间的幽默轶事,可大致分为四个类别——世界及其起源、动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人及其命运。《非洲民间故事与雕刻》自1952年出版以来流传甚广,被翻译成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译本,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学界的高度评价。书中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非洲的风土人情,为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而且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思想。
此次,译者将这80个故事译成中文,并取名为《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中的80个民间故事与非洲黑人的文化心理、哲学思想、语言表达、艺术创造、生活趣味息息相关。它们对社会与历史、政治与经济、伦理与道德、文化与艺术有着丰富多元的表征和思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人类的许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这些非洲黑人民间故事不仅描绘了南非羚羊、朱羚、非洲蹄兔、热带丛林蜘蛛、猴面包树等非洲特有的风物,而且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化英雄,例如机智的野兔、狡猾的蜘蛛、单纯善良的羚羊、擅言的学舌鸟、捍卫正义的老鹰,以及战胜水怪的酋长、复仇的妻子、无私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等。塑造文化英雄是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特征。
非洲黑人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擅长言说,巧妙地运用重复、反讽、双关、暗喻、拟人、对比等语言技巧,把言说转换成一种充满仪式感、类似于表演的表达方式和文化活动。在非洲黑人民间故事中,歌唱似乎比直接的语言叙述更能讲述故事、打动人心和引起共鸣。它能够打破故事讲述的单调节奏和沉寂氛围。随着歌唱者的经历越来越多,他的歌词也会越来越多,歌曲则越来越长。歌唱者把最新的经历放在最前面歌唱,再回述之前的事情。歌唱作为一种言说形式将人物眼前面对的现实与他的回忆重叠,形成一种二重奏。
非洲黑人民间故事体现“小故事、大图景”的叙事格局,它的言说并不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独白,而是层次丰富的对话,对话的核心之一便是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性。它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探讨人的存在,凸显人类的存在是主体间的存在。个体的存在是建立在他与其他主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的。在非洲黑人民间故事中,人与事物之间不是单纯的表征者与被表征的对象,他们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是情感相通的,例如,人把雨视为痛苦、悔恨、羞愧和悲伤时流的眼泪。人与动物所代表的自然虽然总是在抗衡,但彼此之间并非绝对对立。在一些故事中,灌木猪等动物会幻化成人,而人也能够幻化成动物。这种对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的关注影响着非洲黑人对生命和道德的认知。因此,我们总能在故事中看见罪恶—复仇/惩罚、善良—回报/奖赏等因果关系。
非洲黑人民间故事在教育、建构社会认同和传承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仿佛斑斓的多棱镜,我们可以透过它深入了解非洲的民间文学、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了解非洲黑人的语言艺术、生命经验和哲学思想。
关于本书的翻译,译者一方面适当修改或删除了一些关于暴力的过于直白和自然主义的描写,例如故事中一些过于残酷的惩罚手段。非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主要依靠道德规约来治理和调节集体、社会秩序,往往以强调罪恶的严重后果来警示人们。因此,读者应当注意文化语境的不同,多从象征意义而不是单一地从字面意义去理解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内容和语言。